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多家长便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孩子身上,宠着、惯着。不知不觉中有些父母倾注的爱就过度了,演变成了溺爱。
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中父母长辈给她带来了全部所有的关爱和允许,没有任何的限制和违背。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就发现只要是他想要的一切别人都会满足他。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喜怒哀乐掌控着家里每一个成员,孩子开心全家开心,孩子生气全家遭殃。孩子可以享受着来自家庭中的特别的服务和关照。孩子可以感受到家庭成员对她浓浓的爱。
孩子所有的要求都必须被满足,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挑战父母长辈的底线,孩子只会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为第一,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长大后行为举止会自私,理所当然,没有感恩的心。到了学校和社会工作中,与他人相处的时候,趾高气昂,没有同情心,成为一个利己者。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会对自己很上心,对他人,甚至对亲人却是异常冷漠。
溺爱是一种过渡的爱,父母和长辈面对一个可爱的孩子,有时候就会爱大于一切,觉得孩子现在孩子小,或者觉得孩子发脾气,顶嘴的样子很好玩,就不和孩子一般计较。一次次的放纵,让孩子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和信念,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行为举止没有规则,没有底线。在隔代养育中,溺爱的老人长辈会更多一些。
正是因为孩子现在比较小,有的父母也不会在意,觉得自己声音比孩子高,说孩子几句就好了。有的父母还会认为,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须不知,问题不会随着孩子的年龄长大而减少,而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小问题堆积成为了大问题,总有一天,所有的问题全面爆发,整个家庭之舟就有可能会被颠覆。
以下几种形式是比较典型的溺爱,如果你中了多条,请注意了。你的过度溺爱,很可能会坑了孩子,毁掉孩子的一生。
01
特殊待遇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就是要宠着,有什么好的东西都可孩子先来。
给孩子特殊待遇,孩子慢慢就会习惯所有人都依着他的感觉,他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严重的会导致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只懂得索取。
02
轻易满足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不管家庭条件允不允许。只要是孩子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心愿。这样一味得满足孩子,会让孩子对如此轻易得到的东西不懂得珍惜。反正只要动动嘴,什么都会得到。会贪于物质享受,却不懂得家长赚钱的来之不易。
03
包办代替
从不允许孩子进厨房,做家务,认为孩子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尽管孩子已经长大了,还是要帮孩子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打理一切事务。这样孩子会一点点失去自理能力,什么事都不愿意做,什么事都做不好。家长应该学会放手,孩子每长大一点,就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04
当面袒护
熊孩子就是被家长袒护出来的。“她还小,你让着她点”,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事,第一时间就脱口而出。家长不去指责自己家孩子做错了,反而还袒护自己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变得无法分辨是非。意识不到自己犯了错,哪怕意识到了,自己还小,不用负责任。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人不会一直长不大,这个借口不能用一辈子。
05
害怕哭闹
许多孩子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溺爱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哭闹非常不忍心,只好投降,迁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只会让孩子觉得,哭闹是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最好方式。如果父母不尽快矫正这种行为,一味纵容孩子,一旦不满足孩子,很有可能养出轻则骂重则打父母的不孝子。
06
剥夺独立
害怕孩子在外面受到一丁点委屈,不让孩子独自一人出门与朋友玩耍。哪怕孩子学会了走路,出门也是家长背着,抱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这样的孩子容易失去信心,养成自卑心理。父母一不在身边就会非常不安,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的溺爱会让孩子变成温室花朵,风吹不得,雨淋不得,非常脆弱且十分易折。过度溺爱,只会让孩子既依赖父母又怨恨父母,为什么将自己养成了一个离开父母就什么都做不了的废人。
家长应该学会控制爱孩子的程度,不要让爱变成一种伤害。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闯出一片天地。
溺爱不是爱,这份爱里也许是满足父母自己的需求。溺爱不是爱,父母没有规则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害。溺爱不是爱,在这份沉重的爱里,也会折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
作者:根思小学 肖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