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
小动作多
做作业磨蹭拖拉
上课下座位、不听管教
爱发脾气
学习成绩差
挤眉弄眼、清嗓子
摇头耸肩、吸鼻子
拍手伸脖、说脏话
……
你们以为孩子的这些坏毛病
其实可能是一种疾病
抽动症、多动症
01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也是学龄期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发病率3%~9%,在我国,一个班级中就有可能有1~3名ADHD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4~9:1,30%~7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1
维持注意困难/注意缺陷:
听讲和做作业都不能专心,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跟他说话总是记不住,不知道在想什么,整天迷迷糊糊;总是不愿做作业,拖到不能再拖才开始,做到很晚,经常做不完;特别粗心,经常丢三落四;没有监督就不能做作业,需要反复指导;一项活动还没完成又转向另一项……
2
过度活动/多动:
手脚动作多,或常常在座位上扭动,在教室或其它需要待在座位上的情况下离开座位,在不恰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摸这摸那,难以安静地玩或从事休闲活动;活动过多,常常忙碌,像有马达驱动一样……
3
行为冲动:
在课堂上常常不举手就发言,甚至在问题还没说完答案已经冲口而出,结果常常说错;没有耐心,想要的东西就立刻要得到,很难等待;经常打断或插入别人的活动,在社会交往、学校或工作场所中带来麻烦……
4
对儿童社会功能的影响:
学习困难,缺少自尊,与家庭成员和同龄儿童关系紧张。
02
中医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
✦
中医认为多动症是精神、思维、情志兼病,其病机特点在于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常。阴静不足而阳动有余;五脏之中,尤以心肝脾肾最为密切。多动/冲动以心肝火旺、痰火内扰为主;注意缺陷以心脾两虚、脾肾不足为多。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多以肝肾不足为其本,心肝火旺为其标,或可兼痰浊、痰热、瘀血。
03
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
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D),是起病于儿童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起病年龄2~12岁,以5~10岁最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抽动症的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共患疾病复杂,需要给予规范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
1
临床特征:
抽动是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睡眠时消失。其中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常见形式有眨眼、斜眼、吸鼻子、耸鼻子、撅嘴、舔嘴唇、张口、耸肩、摇头、斜颈、吸肚子等;发声性抽动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生,常见形式有清嗓子、发哼声、咳嗽声、喊叫声、吐唾沫,重复语言、模仿语言、秽语等。
2
抽动特点:
抽动症状常常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伴发感染、被人提醒等。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
3
共患疾病:
大约半数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多动症(ADHD),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等。共患疾病进一步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04
中医对儿童抽动症的认识
✦
抽动症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风邪、疾病影响、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肝,与肺、脾、肾、心密切相关。病性有虚有实,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风”、“痰”、“火”、“虚”。
05
儿童多动症、抽动症
中医治疗有优势
✦
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症候,分清正虚与邪实的关系,分证论治。儿童多动症以泻实补虚、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为基本治则。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注重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平肝熄风为基本治法,佐以健脾、滋肾、化痰、养心安神之法。
多动症和抽动症均属于慢性疾病,威胁着孩子的成长,所以需要树立信心,坚持长时间的治疗,定期复诊,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才能稳定控制。
素材来源:江苏省中医院 党委宣传统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