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季,为切实做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江苏省各地民政部门统筹儿童福利机构、未保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等主要工作阵地,携爱开展走访慰问,推出多种主题“开学第一课”,办好新学期“开学典礼”,确保困境儿童顺利适应新学期生活。春寒未退,民政部门始终暖心护航困境儿童成长,助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做到关爱服务不间断。
开学季 慰问走访送关怀
宜兴市丁蜀镇未保站开展“情暖开学季,关爱护成长”学业帮扶慰问活动。通过组织爱心人士与困境儿童形成“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为困境儿童送上学习用品、生活物资及学业帮扶金等开学礼包。
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未保站、社工站联合如东县兰馨心理关爱服务中心共同开展困境儿童走访慰问活动,社区困境儿童送上开学用品。志愿者与儿童及起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儿童当前学习、生活情况,倾听解答个人学习成长方面问题和困惑。
暖人心 心理关怀助成长
盐城市滨海县民政局开展“开学收心课 爱伴童成长”开学关爱系列活动。通过课前小游戏、分享假期趣事、纪律行为探讨、学习习惯总结、新学期生活畅想等活动,帮助孩子放松身心、缓解开学前焦虑情绪。在活动结束后,以兑换爱心积分卡的形式提供学习用品,并引导儿童养成互相礼让、物尽其用的习惯。
徐州市云龙区黄山街道未保站组织开展“我的新朋友”亲子DIY玩偶制作活动。孩子与家长现场亲手制作玩偶,在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促进家长与儿童沟通交流。通过给“新朋友”命名的方式,希望孩子们亲手做的玩偶可以作为一个“朋友”的身份陪伴他们开始新的学期,分享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趣事,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未保站开展“志存高远·迎接新学年”活动,通过“写目标”“勇闯关”等游戏,帮助儿童树立新学期新目标,勉励孩子们勤奋学习、提升自我,将社会各界的关爱化为动力,以积极昂扬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绽精彩 “开学第一课”齐上阵
苏州市胥口镇儿童“关爱之家”聚焦安全知识普及,联合吴中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儿童体验开放日活动,上好开学消防安全第一课。通过消防知识课、零距离接触消防器材、消防车体验等,帮助儿童掌握消防安全常识、紧急避险知识,提升自防自救能力,守护儿童安全成长。
南通市崇川区组织开展“安全宣传进校园 护航孩童成长路”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消防、交通、网络安全常识普及。“青骑兵”宣讲员朱一鸣为五山小学幼儿园的儿童精心准备了“网络安全 ‘e’同守护”开学第一课,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并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未保站开展“远离电子产品,回归童年本真”儿童成长小组,通过四节小组活动,帮助儿童减少对虚拟网络和电子产品的依赖,快速回归学习状态。同时帮助儿童提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发掘其内在行动力,增强自我效能感。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社工站开展以“爱心守护,筑梦成长”为主题的家庭亲职教育活动,邀请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为家长讲授亲职教育知识,引导家长运用沟通技巧,帮助孩子控制情绪。通过分享自身实际育儿经历与实务案例,帮助家长提升亲职教育能力,形成正确教育观念,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淮安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长江路街道未保站开展“情暖童心”开学仪式,向辖区内儿童讲授开学注意事项、安全出行以及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等内容,时刻将“安全”理念记心间,提升儿童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保初心 关爱服务不停歇
镇江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坚持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开展各类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22场次。润州区民政局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32521部队学雷锋教练班在和平路街道未保站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宣讲活动,旨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传承雷锋精神,培育良好道德品质。
连云港市开发区猴嘴街道盐坨社区在新学期到来之际,组织辖区内困境儿童等青少年开展绘制手抄报、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收获温暖与友情。
泰州市民政局持续开展“点亮”系列困境儿童特需服务,为困境儿童实现梦想助力护航。实施“泰有爱·点亮星空”孤独症儿童服务进社区项目,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排忧解难;实施“泰有爱·点亮梦想”残疾儿童筑梦计划,为有需求的120名市区残疾儿童提供艺术培训;实施“泰有爱·点亮心灯”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援助项目,建立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和家庭教育困境社区支持平台,深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沃土。
常州市万福桥社区将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以万福幼儿园为试点,现场与晋陵路消防救援站、荷花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春棋院等单位和社会组织进行结对签约仪式,深化家校社协同共育,为青少年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赋能。
启航新学期,情暖开学季,一场场开学系列活动凝聚了各地民政部门关爱服务力量。作为社会中需要格外关注、关爱、关心的特殊群体,困境儿童的保护、成长、发展需求应得到精准保障。全省民政部门将秉承初心,持续关注儿童成长现实需求,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