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民政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22年相关工作,近日,市民政局召开全市社会救助和儿童福利工作会议。市民政局副局长孙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刘银林、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朱俊、儿童福利处处长沈慧、信息中心主任于华根,各市(区)民政局分管社会救助和儿童福利工作负责人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社会福利中心相关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为两个议程:一是各市(区)民政局分管局长交流2022年社会救助和儿童福利工作打算;二是孙雷研究部署2022年全市社会救助和儿童福利工作。
孙雷指出社会救助和儿童工作要围绕推进信息化、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在紧盯基础工作补齐短板、夯实基础的同时,注意转换创新引擎,坚持融合发展和融合创新,打造特色亮点,体现示范性和引领性。社会救助工作重点围绕特困供养提升年行动,制定特困供养的认定标准、保障标准、生活标准、服务标准,全面提升特困人员精准认定水平、照料服务水平、集中供养水平、安居环境水平。儿童工作重点围绕四色管理完善系统,加强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强化部门间数据交换,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儿童护航基地建设,形成学校+基地、暑托班+基地、儿童“关爱之家”+基地的模式。
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孙雷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快节奏推进。各市(区)迅速进入角色,用好“拿来主义”,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熟做法,加强统筹谋划和快速推进,在常规工作上做到“四快”,即“动作快、见效快、宣传快、汇报快”。
二是小切口创新。建立“巩固一批、突破一批、探索一批”的创新实践模式,在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上下功夫,坚持小切口、大纵深,在巩固去年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今年的创新突破项目,同时谋划储备好明年的创新实践。
三是融合化发展。充分发挥好救助和儿童工作领域民政部门的牵头作用,以对象统一认定管理为抓手,推进建成救助和儿童现代化服务体系。坚持以困难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划分困难群众的需求层次,以阵地、力量、项目为支点,按照不同的需求层次,推进救助、养老、儿童、慈善社工等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一体化、综合化、开放化的现代民政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