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海陵区
    鼓楼南路326号
  • 0523-86198885
  • 845604949@126.com

未保示范创建风采| 兴化:“兴”系未来 护航明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今年下半年,民政部部署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工作。全省各地民政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申报,围绕创建达标体系要求全面推进未成年人示范创建。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典型带路、辐射带动作用,江苏民政微信公众号推出“未保示范创建风采”专题,总结推广实践经验和有效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帮助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推动我省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兴化市

“兴”系未来  护航明天


WechatIMG859.jpeg


近年来,兴化市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力度,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初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家庭尽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未保”格局。


党建引领  

夯实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组织基础


为了进一步强化党对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的领导,兴化市紧紧围绕体制、机制、阵地、队伍建设,不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WechatIMG860.jpeg


去年以来,兴化市强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凝聚全社会合力,推动未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先后出台《兴化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和《兴化市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和关爱服务办法》,将未保工作纳入全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考核重点内容,成立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委员会,市委书记出任主任,25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同时设立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核定事业编制6名,实现实体化运行。组建由政法委、检察、民政、教育、妇联、团委牵头的6个专项督查组,对镇(街)工作一月一督查;实行一月一通报,总结经验,鞭策后进,营造争先进位的未保工作浓厚氛围。


夯实组织基础,更需统筹谋划、持续发力。兴化市将分散在民政、残联、教育、医保等多部门的零碎政策统一扎口。简化认定流程,取消公示环节,保护儿童隐私。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补贴拓展到重病重残儿童和低收入家庭儿童,有效解决儿童家庭因病致困、相对贫困等突出问题。全额资助困境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和医疗救助。全面落实学费减免、入学生活补助、助学金等政策,及时提供重残儿童康复救助服务。落实基层发现强制报告和公安接处警责任,对存在恶意弃养情形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确保未成年人有人管、有人帮、有人爱。


精准保障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WechatIMG861.jpeg


兴化市现有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23.2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特征凸现,大量人员常年外出务工,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6000多名。为了使深度关爱措施精准落地见效,兴化市充分运用“网格化+铁脚板”模式,组织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不仅详尽掌握困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环境、心理等情况,并且对存在严重不良嗜好、生活混乱、负债过多等原因,不能较好履行监护责任的父母和家庭进行排查。从监护风险、生理风险、行为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分级,按类型分为“红、黄、蓝、绿”四个等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兜牢未成年人安全底线。在此基础上,兴化市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发出全市未成年人信息系统和手机APP,整合民政、教育、人社、医保、残联等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形成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重点对象清单,从主动预警、常态核查、服务监督、实时监测到诉求响应及时处置,实现线上和线下的闭环处置。


聚合政府、社会、市场、慈善四大力量,兴化市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服务活动。对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基本安全监护,由村党支部挑选“思想品德好、社会形象好、有爱心、有能力、有担当”的基层党员干部、网格员及具有爱心的村民等担任“大手”,按照“居住相近、人际相宜”的原则,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签订“关爱承诺书”,在儿童离校和在家期间,通过电话、视频、入户等方式,每天探访一次,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考评。将招募的3500多名法律工作者、教师、社工等具有专业技能的“大手”分类造册,与困境、留守儿童实施“一人一方案”结对关爱。由市财政出资400多万元,推进专业社会组织与困境儿童结对陪伴成长,实现监护保护、生活保障、关爱照顾、成长指导等全方位帮扶。


多方联动  

构建“六位一体”综合保护体系


以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为契机,兴化市积极探索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社会化综合保护体系和权益保障机制。


今年9月8日,兴化市75名学生保护专员正式受聘上岗,覆盖城乡所有中小学校。为了增强学生保护专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兴化市创新制定了相关绩效考核办法,由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教育局定期开展考核。在突出教育管理、加强学校保护的同时,兴化市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工程,培育壮大产业优势,摸排掌握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重点了解其就业意向、薪资期望等关键信息,精准对接本土企业,吸引留守儿童家长“回流”,用亲情关爱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利用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兴化市现已基本实现镇(街)和村(社区)“儿童之家”全覆盖,为亲子活动、课余看护、心理疏导、帮扶支教等关爱服务提供活动平台。同时,兴化市救助管理站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兴化市社会福利院提档升级增挂“儿童福利院”,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临时监护和应急救助。兴化市人武部训练基地专门开设了行为失范困境儿童拓展训练基地,定期开展规范化教育、军事化管理、封闭式训练。


按照“资源整合、力量融合、软硬结合”的工作思路,兴化市各部门协同联动,汇聚起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强大合力。市卫健委启动全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8万多名未成年人享受免费检查;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金秋助学”活动,团市委牵头开设“青仔公益暑托班”41个,为1240多名困难、留守学生提供公益性暑托服务;市妇联开展“兴联心助童成长”母爱支撑行动;市教育局推进“教师妈妈”一对一结对关爱活动,为全市留守学生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共同构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才的温馨家园。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