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是“国之大者”,兴化市抓住“小切口”,做实民生“大文章”,努力以实际行动让每一位儿童都拥有出彩的机会和璀璨的明天。2022年6月上《中国民政》杂志刊登兴化市委书记方捷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验文章,一起来看↓↓↓
“大未保”体系为
未成年人提供“精准关爱”
近年来,兴化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创建全国未保示范市为契机,坚持目标导向、务实创新、克难求进,努力探索形成“大未保、新机制、更精准”的兴化模式,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加强领导,创新推进"大未保"
率先成立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委员会,坚持高位推进、系统谋划推进相关工作。实体化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全市各乡镇(街道)全部设立未保工作站,共配备儿童督导员28名。同时,建设村(社区)“儿童之家”523个,配齐配强村级儿童主任523名,并为全市75所中小学聘请了“学生安全保护专员”,为全市未保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去年,兴化全市各类未保志愿者、“五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爱心人士共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1万多人次。为了进一步健全机制,相继出台了《兴化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未保联席会议和个案协调会办制度》等文件,将未保工作纳入全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更高水平平安兴化考核重点内容,明确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作为年度评先评优、奖优罚劣的重要指标。未保委每季度、未保办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并聘25名成员单位的分管负责人为专(兼)职兴化市未成年人权益督查专员,做到“一月一会办、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确保工作任务落细落实。
全力以赴,构建未保"新机制"
近年来,兴化市整合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开发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信息系统,形成“预警”对象清单,实现线上和线下预测预警、诉求响应、核实派单、服务监督、考核考评闭环处置,建立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通过开设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热线,兴化市积极开展“儿童+家庭”双排查工作,依托基层儿童主任队伍,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融合“网格化+铁脚板”优势,精准掌握困境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及特殊家庭履职风险隐患,从而全面落实专业化、智能化及法治关爱保护行动。充分利用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推进“儿童关爱之家”建设和“中心+实践基地”全覆盖,做到有形式更有内容,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参与的联动机制。
为了提升基层村(居)儿童主任和社工服务能力,兴化市对基层儿童主任进行不间断“保姆式”培训。开展“大手拉小手”关爱保护行动,按照“基础性保护”与“个性化关爱”相结合的思路,为全市重点儿童配备合适的儿童主任、教师“妈妈”、民警“爸爸”、网格员、社会志愿者担任“大手”。目前全市已结对关爱帮扶重点儿童6150名,签约“大手”3210名。此外,通过组建6个专项督察组,对乡镇(街道)工作按月进行督查指导,加强对挂钩结对帮扶履职情况和“大手拉小手”服务成效的全程追踪和智能考评,终身积分、星级评定、礼遇褒奖、绩效激励,推动未保事业可持续发展。
问题导向,着力关爱"更精准"
围绕创建目标,兴化市针对未保工作中存在的部门求助不顺畅、传统关爱措施不精准等少数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举措。通过全天候开放未保热线,使复杂疑难未保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处置。由于建立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完整的未保体系机制、处理程序和工作相关规定,全市重点儿童关爱保护的痛点、难点、堵点得到破解。针对少数家庭管不住、学校不敢管的边缘儿童,兴化市民政部门会同政法、教育、司法等成员单位在市人武部训练基地开设了第一期重点边缘儿童拓展训练班(计划全年开办四期以上),教育训练内容以法制教育、行为矫正、军事训练、思想品德、文明礼仪等为重点,第一期参训的17名学员已取得预期成效。正在筹建的市未成年人专门学校(青少年拓展训练中心)年内交付使用,计划将训练内容与职业教育有机衔接,为边缘儿童走上社会送上“拐杖”。市公安局将结对帮扶留守儿童任务列入社区民警绩效考评清单,市检察院专门牵头开发了临界儿童关爱帮扶智能化考评系统,详细记录帮扶每一位儿童的过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