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或过早地失去了父母,或遭遇家庭变故,或家庭贫困患有重病,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他们稚嫩的肩膀上,让他们陷入困境。这群孩子叫“困境儿童”。
今年年初,兴化市予爱社会工作事务所携手益童基金会、青磨坊爱心基金企业代表,对我市15户困境儿童进行每月定额资助,共同为弱势群体营造互助互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予爱社工事务所严格按照“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支撑”原则,针对困境儿童自身特点及其家庭实际情况,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的监护支持服务,探索和创新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新模式。
“予爱”相伴构筑港湾
孟刚(化名),男,17周岁。无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智力残疾等级为三级。父亲轻微智力残疾,平时靠打零工补贴家用;母亲精神智力残疾,与外界沟通有障碍,无法工作;家中有一上小学的弟弟,每天由母亲接送。孟刚一家基本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
社工入户走访时发现,孟刚的母亲不会做饭,如果父亲外出打工家中就没有午餐。孟刚大小便失禁,母亲无力顾及,房间气味很大,地面随处可见尿迹,整体环境不宜居住。予爱随即链接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居家环境提升、助餐服务、日常清洁等服务,予爱社工定期检查孟刚的身体健康状况,虽得不到语言的回音,但孟刚脸上的笑意便是最好的回答。
“予爱”相伴陪你改变
洛川(化名),男,13周岁,与母亲、舅舅共同生活,母亲和舅舅都是智力二级残疾,父亲下落不明。母亲平时喜欢收集废品和垃圾,房间里到处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废品和垃圾,环境极其恶劣。
洛川上学经常因为家里的情况被同学们嘲笑,所以在小学三年级时,他辍学了。后来在派出所民警及儿童主任的耐心开导下,才重返校园。重回校园的洛川跟不上学习进度,成绩不太理想。予爱社工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链接政府资源为其家庭申请救助,首先对洛川家进行清洁整理,给予他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联系学校老师给洛川做课外辅导等。予爱社工每次到洛川家走访都会进行心理疏导,这不仅增强了洛川的自信心,也让他明白了当自己足够强大,就不会在意别人的流言蜚语。现在洛川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稳步提升。
“予爱”相伴搭建资源
钟云(化名),男,14周岁,大约在他7、8个月大的时候被摔到地上,撞击到头部,导致智力残疾,目前智力仍相当于婴儿,无法自己进食,更无法穿衣和行走,每天只能躺在床上。钟云父亲常年在新疆打工,很少回家,奶奶身体不好,做不了太多重活,为了照顾家庭,钟云的母亲只能在家照顾老小,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打工。
予爱社工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钟云的身体情况,他需要长期服药,但是因家人对医保相关政策不了解,没有申请相应的药物费减免。针对此情况,予爱社工随即前往我市医保局了解慢性病报销政策及程序,随后陪同钟云妈妈到医院办理相关慢性病申报手续,成功帮助此家庭卸掉部分经济负担。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予爱社工坚持以“发展为要”,在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选择和需求的基础上,推动服务对象自我增能,实现由“受助”到“自助”的转变。
正因为有众多儿童守护者们的陪伴,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之路才充满温暖与关爱。我们呼吁更多的爱心力量加入到困境儿童的关爱队伍中,共同描绘兴化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