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海陵区
    鼓楼南路326号
  • 0523-86198885
  • 845604949@126.com

“兴”系未来 | 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推介兴化做法!

兴化市地处里下河腹部,总人口152万,其中未成年人达22.3万人。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党建引领

夯实“全覆盖”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基础

  兴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积极构建“大未保”工作新格局。一是组织推动,责任到位。成立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委员会,市委书记任主任,27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设立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各镇(街)“一把手”挂帅,设立未保工作站,落实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村(社区)建设“儿童之家”,组建6个专项督查组,做到一月一会办、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二是制度先行,政策到位。出台《兴化市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和关爱服务办法》《六大保护实施细则》《创建全国未保示范市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基层发现强制报告制度,实施联合惩戒。三是投入优先,资金到位。出台《兴化市儿童关爱体系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市、镇(街)两级财政投入4000多万元,对未保工作站、儿童关爱之家建设和运行给予经费支持。


系统集成

完善“全方位”未成年人精准保障模式

  市委、市政府将“困境儿童精准排查保障”和“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作为重要履职内容,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实践形成“1234+N”困境儿童精准排查保障“兴化模式”。一是打造未保信息平台。开发未成年人信息系统,开设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热线,整合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形成“预警”对象清单,实现线上和线下主动预警、常态核查、服务监督、实时监测到诉求响应的闭环处置机制。二是开展“儿童+家庭”双排查。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融合“网格化+铁脚板”,精准掌握困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及特殊家庭履职风险隐患情况。三是进行“三类”风险评估。制定未成年人监护风险、生理风险、行为风险标准,推动形成标准体系,由专业机构登门进行风险评估。四是实施“四色管理”。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紧急干预保护、生活兜底保障、专业社会组织结对关爱等相应的措施,兜牢未成年人安全底线。五是落实“N重关爱”。聚合政府、社会、市场、慈善四大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对所有困境、留守儿童实施基本安全监护。


延伸关爱

打造“全周期”未成年人保护长久事业

  积极推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共建儿童成长成才和谐环境。一是巩固关爱阵地。整合学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推进儿童“关爱之家”建设,实现全覆盖。建设行为失范困境儿童拓展训练基地,常规开展规范化教育。二是充实关爱力量。通过购买专业服务对基层人员不间断进行“保姆式”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服务队伍能力;通过广泛招募爱心“大手”,将儿童服务力量延伸至每个基础单元。建立关爱积分奖励机制,对关爱服务成效和“大手拉小手”挂钩结对帮扶履职情况全程追踪、绩效考评、礼遇褒奖,让更多人参与关爱服务。三是丰富关爱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各相关部门服务资源向社区、家庭集聚拓展。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教育局等各成员单位开展关爱活动,为全市留守学生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持续放大“小翁姐姐”“法润兴化护我成长”“青苗呵护”、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三优”服务等一批特色工作品牌。2021年,全市各类志愿者结对帮扶留守和困境儿童1万多人次,组织1500余名困境、留守儿童参加冬、夏令营和游学活动,为儿童的生活增添更多温暖。